电子图书馆 OA MEIS

走进大兴的军大人040号 | 李金茂:甲乳外科的“小李飞刀”

时间: 2020-05-27 点击数: 6980 字体: 发布来源:本站

走进大兴的军大人040号:

西安大兴医院甲乳外科主任  李金茂

标签:热情 刚毅 武侠迷 小李飞刀

1598515550135891.jpg


李金茂,大兴新近加盟“大神”,甲乳外科主任。

采访前,对李主任,所知甚少,“隔行如隔山”。查简历、搜资料、侧打听,略知一二。四川人,从医26余年,人送称号“小李飞刀”。做手术,快、狠、准,颇受好评。

刚来大兴,快速开足马力。一月有余,手术“档期”满满。脑子中瞬间浮现了一个初步画像:刚毅果决、雷厉风行。

究竟是不是呢?答案,已经来了。

午后斜阳透过病房的玻璃,溜进病区的走廊。李主任办公室位于走廊尽头,敲门,人不在。仔细一看,门上贴着便条,“有急事,请稍等”。

琢磨采访问题之际,李主任匆匆赶回。走路带风,人迅速就移到眼前,递上双手,一句“你好”,铿锵有力。

第一印象,这个主任,没架子、很热情。他是四川人,身上却有北方人的豪侠之风。


1.
命运自有安排

果不其然,李主任是个武侠迷。

李主任,一开口,惊艳了。“武林高手有弯刀、尖刀、屠龙刀,我们医生有柳叶刀、电刀、超声刀……”。

人生前十八年,李金茂的理想只有一个:成为一名军人,驻守边关、保家卫国。好儿郎,浑身是胆、一腔热血,誓要精忠报国。

1989年,高考志愿清一色军校。但是,他却阴差阳错地被华西医科大学录取。

人生莫测,命运无常,他只能如此自我安慰。华西,中国最早的医学综合性大学,教学“上乘”,高起点,这让他稍稍释然。

李金茂是临床医学系,培养的人才,用现在的医学术语叫“全科医生”。

此时,他不知道,这个最初没能实现理想的年轻人,老天自有安排。

成都的夏季,闷热潮湿。1994年,毕业在即,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到华西校招。

一切水到渠成,年轻人李金茂成为一名军医;“战”病魔,也是换种方式,“保人民”、“卫国家”;大步向前,无问西东。



2.
“小李飞刀”修炼记

90年代,国内外科尚处于“大杂烩”阶段。如今的肝胆、胃肠、甲乳、胰脾等全部归属于普通外科。

在唐都医院普通外科,李金茂一干就是二十六年。

颈部甲状腺、胸部乳房、再往下到腹腔,胃、十二指肠、肝胆、胰脏、小肠,一直到阑尾,林林总总、大大小小的手术,身在普外的李金茂,百炼成钢。

医学,是关于人体的学问。普外,是一名优秀外科医生的必修课。在唐都医院普外,因为术中决策果断、时间统筹合理,总能又快又好完成手术,李金茂被“同壕战友”称为“小李飞刀”。

“术前,就会在脑海中多次进行手术过程模拟。”李金茂说,术前做足功课,一个外科医生,不单单只会开刀,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内科医生,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,明确知道什么手术该做,什么手术不该做。

这么多年,这个习惯已成为无影灯亮起前的一种仪式。


微信图片_20200827160634.jpg

李金茂(右一)

“做医生,先做好一个匠人。什么样的手术方案,让患者获益最多、损伤最小,从哪个角度下手、走怎样的切口,这些思考,每天都在脑海中盘旋。”

优秀的人,总是格外勤奋。名号打响的背后,是苦练基本功。切开、缝合、止血、打结……,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。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这句话,在外科领域同样适用。

人体解剖学的书,是李金茂的“心头好”。解剖如同行车路线,陌生或不明都将寸步难行。和练武一样,刀法快,先要下盘稳。

“外科医生一定要非常熟悉人的结构,手术时,才能很轻巧地把要暴露的地方暴露出来,又不会损伤大的血管和神经。”

在李金茂看来,手术的切割与重建虽然发生在局部,但任何复杂外科手术的设计,无不需要对人体生理运行机制的充分理解。

基础扎实、实战丰富,是“小李飞刀”李金茂修炼的制胜“法宝”。

医学技术一日千里,2003年,李金茂攻读空军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,自我“充电”。

“身为外科医生,刀开得好、漂亮,是根本,很重要。但仅仅手术做得好,远远不够。”


3.
“交通枢纽”上动刀子

李金茂赶上了专科化。

七十年代出生的人,与中国社会的发展、变迁,有种“同频共振”的默契感。

千禧年过后,国内外科慢慢走向专科化。2008年,唐都医院抽调一批外科人才打造甲乳外科。三十七岁的李金茂,在第一批名单中。

当时,医院胃肠外科发展好。李金茂的恩师、被业界称为“西北虎”的赖大年教授专攻胃肠疾病。李金茂有过片刻犹豫,是继续追随老师,还是去一个几乎“零起步”的科室?

李金茂选择了后者,以攀登者的姿态。

颈部,人体的交通枢纽,“第二大脑”。颈椎、淋巴结、气管、食管、动脉和分布密集的神经,结构复杂。甲状腺,形似蝴蝶,犹如盾甲,就位于颈部。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,甲状腺激素对大脑、神经系统、长骨发育生长至关重要。

这里,是甲乳外科医生施展“功力”的一片天地。

对李金茂,是新的征途。

“甲状腺手术,需要更为精细化的解剖功力,挑战更大。”李主任看出我这位门外汉,似懂非懂。于是,打开手机里的照片,辅助我理解。


微信图片_20200827160821.jpg


颈外动脉、喉返神经、迷走神经……一眼望去,密密麻麻。

“甲状腺手术很容易伤及神经,尤其是喉返神经,会导致患者声音嘶哑,甚至失声。”李主任介绍,最难的是,遇到个例。比如大多数人是喉返神经,也有人是喉不返神经。


1598515811269059.jpg


以下为口述实录:


笔者:手术之前,您会做哪些准备呢?
李金茂:会对病人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充分检查与评估,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、仔细完整的体格检查,全面的检验检验,比如验血、拍片、B超等。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,制定具体手术方案及备选方案。有时,会根据病人情况,请兄弟科室会诊。还有最重要的一环,与患者、家属充分沟通与交流,让他们对手术环节有所了解,尽可能缓解他们对手术的紧张与焦虑。

笔者:最近,有没有哪台手术比较满意?

李金茂:前段时间,为一位82岁的患者手术。老太太颈部巨大肿块、呼吸困难、苦不堪言,病史29年。检查发现,患者为局部晚期甲状腺癌。

老人曾在别处做过局部切除术,没能彻底摘除,原因就是手术难度太大。首先,老太太年龄大、合并极高危高血压;其次,气道、食管受压移位,重度狭窄;第三,肿瘤巨大,像一把“钳子”一样牢牢包裹住食管、气管和右侧颈部血管,空间狭小,术中暴露困难。

术前,心电监护、面罩高流量吸氧,检测桡动脉血压,行充分表麻。术中,发现原手术区域瘢痕粘连严重,肿瘤多发融合,血管质脆。很考验医生的耐心和专注力。整个剥离过程小心又小心。防止剥离时伤到食管,我是摸着胃管,感知食管位置,再行剥离。最终,将肿瘤与周围重要器官、血管、神经分开,完整从颈部掏出面积10cm×15cm巨大肿瘤组织。

术后,老太太恢复良好,大大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,已治愈出院。




4.
最懂“女人心

乳腺,甲乳外科医生的另一片天地。

男医生?女患者?会有尴尬吗?

“医生不会,这是医学修养。但我们要努力缓解女性患者的尴尬和不适感。”

最近,李金茂从《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》中看到一组数据预测:2021年,中国乳腺癌患者将达到250万。在中国,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。

对罹患乳腺癌的女性而言,乳房是生与死的殊死战场。乳房残缺,留给她们的是无法言说的隐痛。

李金茂主任给自己下了“标准”,帮患者重回健康的同时,力求做到隐蔽切口、体表不留疤、保乳治疗,做到“最懂女人心”。

以下为口述实录:


笔者:乳腺方面的手术,有没有哪一台你很满意?
李金茂:2019年3月,做了一例双侧乳腺切除Ⅰ期重建再造手术。女性患者,48岁,2019年年初被诊断为左侧乳腺癌及右侧乳腺瘤病。患者希望在治疗乳腺疾病的同时,能保留乳房外观,最大限度地保持女性的形体美。
经过手术方案设计,由我主刀对该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双侧乳腺切除+Ⅰ期假体植入乳房再造+左侧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,未出现皮瓣坏死、感染、假体移位等术后并发症,同时也最大限度保护乳房外观和弹性。

笔者:甲乳手术的位置比较特别,患者对微创化要求是不是越来越高?

李金茂: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“引擎”,就是微创技术的发展。目前,腔镜甲状腺手术已经很成熟,腔镜在术中对组织结构有放大视野的作用,充足的光线、3D高清的影像能够能手术医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到喉部周围神经、血管、甲状腺,让手术过程更加精准,减少术中创伤。

同时,腔镜手术出血少,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,美容效果好,适合临床推广。

笔者:您觉得,疾病诊治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过程?

李金茂:对于甲乳外科来说,相比手术,术前精准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,这也是一位医生临床能力的体现。我们接诊的大多是乳腺与甲状腺疾病患者。这里以乳腺疾病为例。

乳腺疾病,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有超声、钼靶摄片、乳管镜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等。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,早诊断、早治疗,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。

很早期的乳腺癌,往往临床上摸不到肿块,但只要合理应用超声、钼靶摄片等检查,就能检出摸不到肿块的早期乳腺癌,而且可以通过超声或钼靶立体定位引导将其手术切除。



俗话说,有图有真相。笔者在搜资料的时候,无意中,找到了网络上,患者给李金茂主任的评价。图先来一波。

微信图片_20200827161055.jpg


微信图片_20200827161047.jpg

微信图片_20200827161038.jpg


5.
圆梦喀喇昆仑山

再谈谈最初那个“理想”。

李主任是典型的干一行,爱一行。医生的身份,是他最爱的标签。不过,理想的小火苗也曾如烟花绚烂。

一个人的脚印就是一个人的历史。

身为军医,李金茂主任的行医足迹,远到过万里之外的喀喇昆仑山。十三年前,为实现军人卫国戍边的理想,李金茂主动援疆代职。

南疆的冬天寒冷萧条,新疆叶城,祖国西部边陲,位于巍巍喀喇昆仑山北麓。与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国相邻。

在“地上不长草、风吹石头跑、尘沙吃个饱”的地方,李金茂和同行医生,为边陲百姓、哨卡战士巡诊,总巡诊区域44万平方公里。


1598516087685763.png

李金茂给当地维族老百姓检查身体


肝胆破裂手术、胆总管损伤修补及置T型管引流术、胃癌全胃根治性切除术、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、甲状腺癌侧颈根治术……援疆一年,忙碌充实。


1598516117577584.jpg

李金茂给边防战士检查身体


趟冰河、过雪坑,遭遇暴风雪、泥石流,忍着头痛,克服高原反应,李金茂的足迹踏上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,全军最高的边防哨卡。

神仙湾哨卡,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,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,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%,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%,号称连魔鬼也不愿上去的天堑。

不少官兵因高原反应,出现血压升高、指甲凹陷、指头杵状、头发脱落……正在给战士查体的李金茂,硬生生都没把眼泪“憋”回去。

恻隐之心使然。

提及此景,李主任有些激动。“是不是扯远了?”“  这段经历太难忘了,一聊天,就想提两句。也算是圆梦了。”



6.
成为主心骨

“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工作特点?”

“外慢内急,不管心里再急,外表都得看起来四平八稳。这里的慢,不是慢性子,是有条不紊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医生一急,患者更急。时时刻刻记得给患者吃‘定心丸’。医生‘稳’,就是最大的安抚剂。”

学医,是门苦差事。精进医术,“修炼”医德,不可或缺。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、主任医师、副教授,李金茂带徒弟、带团队,做好传帮带,临床、教学、科研,“多管”齐下。


一名医生的文章《我的老师李金茂教授》,文中写道:

恩师之恩,应当衔环相报。在普外轮转,从最基础的粘贴化验单、换药、写病历、记病程,再到病区值班、急会诊,在李金茂老师的指导下,我跨过了一个又一个沟沟坎坎,完成每一次蜕变。

李老师从询问病情、查体、阅片,每个环节都细心讲解。特别是阅读乳腺钼靶片,从轴位、内外斜位片的阅读,到如何阅读病灶,到BI-RADS分类。再到空腔脏器穿孔的腹部立位片的阅读,到实质脏器破裂的CT片阅读 。

无论早晚,遇到不懂的地方,随时可以和李老师联系。凌晨十二点、凌晨三点……睡梦中的李老师,常被我们的电话叫醒。

手术中,遇到重要的解剖结构,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,李老师会给与我们更多学习、动手的机会。

记得一个左叶甲状腺癌患者,行甲状腺全切术,术中发现游离甲状旁腺,需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。

李老师问,此种情况,甲状旁腺应移植到那一侧更好?我凭直觉,选择右侧。李老师又问,为什么呢?当时,我回答的不完整。李老师讲解到,选择右侧是正确的,左叶甲状腺癌,如将甲状旁腺移植在左侧,术后很难辨别是甲状旁腺,还是甲状腺癌复发。我们瞬间豁然开朗。

术后,大家对李老师手术的评价:“干净漂亮”。

在我看来,源于李老师认真负责术前工作做的好。与术前头一天,李老师总会把患者的B超及CT片等检查,仔细的研究,脑海里设计出合理的思路分不开。老师的这些做法与习惯,都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学习的榜样。



7.
人生下一站

李金茂来到大兴这个退役军人的众创空间,担纲甲乳外科主任。帷幕已启,解锁人生无限可能。

1598516496158694.jpg

李金茂(中)


完善科室制度、打造临床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队伍、建立甲状腺癌乳腺癌数据库、组织库、血液标本库、设立甲乳疾病研究室、举办甲乳肿瘤健康大讲堂、成立大兴甲乳肿瘤病友会……

到岗时间不长,一项项具体计划,从酝酿到着手落实。

作为学科带头人,外科技术过硬,学术功底扎实。把科室做大做强,李主任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

"

大步流星

义无反顾

医学路上的攀登者

向着风

拥抱彩虹

勇敢的向前走

人生下一站

更精彩

"


微信图片_20200827162112.jpg


李金茂西安大兴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。

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。

主要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及基础理论研究。

尤其擅长: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。

学术任职: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、

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、陕西省抗癌协会委员、

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

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腹壁疝学组委员、

陕西省医师协会乳腺甲状腺专科医师分会委员、

陕西省保健协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、

陕西省保健协会肿瘤MDT学组特聘专家、

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、

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审稿专家等。

编写:宣传科/卜亮

以下信息可能对您有帮助

门诊出诊表
就医须知
方位指南
科室指南
健康科普
医保指南